马文章:根深情浓郁 坐怀慈善心——中华豫企慈善捐助系列报道之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仁者爱人”“乐善好施”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精神,虽说行善之事,一年365天都可以做,但设立‘中华慈善日’,更具神圣感和仪式感,首个“中华慈善日”前夕,河南企业慷慨出资,9.4亿元的捐款总额创下河南省慈善捐赠历史新高。但在各类富豪榜慈善榜中,由于评判标准等原因,河南企业家群体表现并不夺目。“传播豫商文化,发扬豫商精神”,世界豫商杂志独家策划,联动世界豫商网、世界豫商网客户端、世界豫商网微信公众号等全媒体矩阵,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河南企业家鼓与呼。



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于2006年1月3日经省文化厅、省民政厅批准成立,是由全省传统文化、国学学术团体和哲学社会科学界法人单位及热爱传统文化事业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文化研究工作专家学者等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首个中华慈善日, 捐款仪式上,、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榜书书法家马文章向河南省慈善总会捐赠500万元,将主要用于河南省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及妇女儿童事业。



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留下了包蕴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遗产。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光辉历程。十年来,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为宗旨,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和公益活动。仅马文章个人,十年来就多次向社会捐款捐物。

马文章,字玉良,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高级顾问、、河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兼职教授、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交流联合会会长。出生于中原根袓伏羲之乡和老子故里河南周口一易经世家、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化传人。


2003年非典肆虐,马文章出资协助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举办了“绿色真情,一路同行”抗击非典、献爱心捐助活动及大型演唱会,并与深圳凯尔得有限公司联合为北京各大医院捐献消毒产品3000台,价值300万元人民币。

2005年10月1日,马文章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东方华人文化艺术团、中国手拉手艺术团带领300名8岁至12岁的少年儿童到香港慰问孤寡老人院,受到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认可和香港孤寡老人院的热烈欢迎。

2006年,马文章引资和资助75万元建设沈丘县陈砦镇第一所养老中心,出资建设沈丘县刘湾民族特色和新世纪风格的幼儿园、新农村文化广场,并资助80万元支持陈砦镇中心小学改善办学条件。




2014年12月28日,在北京盛世元典大型秋季书画拍卖会上,马文章创作的榜书作品《佛》、《寿》分别以110万和100万元落槌,所得款项其中50万元捐给了北京妇女儿童事业,其余的款项全部用于“根之情”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公益事业。

。他说:“像这么大的榜书,一气呵成写出来的,目前在我们国家来说是比较罕见的。写这么大气磅礴的字是需要精心,耐心的,从字上就反应出马文章同志是比较豁达、道义的。今天拍这么高的价钱也没感觉他的浮躁,而且还将把所拍款项用于慈善,这充分体现了他品格高尚。所以,我也要求马文章继续努力,同时要多带些学生,争取为祖国争光,争取为中华传统文化多做贡献。”

2015年12月18日,在首都北京天坛古玩城书画拍卖会上,马文章的《福》、《禅》、《道》三幅作品拍出后,马文章把拍卖款全部用于公益事业和“根之情•共圆中国梦”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两岸书画名家作品与马文章周易榜书诗歌作品展。

他自筹巨资,举办了多届海峡两岸“根之情”系列活动及大型的文化文艺活动。他以慈善的形式把颜真卿书法展品化为一股股爱心的溪流,潺潺流向贫弱的众生。他一次次捐助慈善,救贫扶弱。一次性为河南残疾协会捐款1000万元。

马文章的慈善事迹广泛流传于家乡父老之间,在其祖籍乡亲们将马文章出资兴建的沈丘县陈砦镇的乡间路亲切地称为“玉良”路。


根深情浓郁 坐怀慈善心



这位从人祖伏羲地走出的硬汉,从小深受家庭祖训和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榜书已30多年,曾受邀参加我国香港、台湾以及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书画展,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特别是举办“根之情”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以来,请进来,走出去,先后在豫台两地和香港多次成功举办了书画展出活动,每次都有数万人次前来参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马文章说:“华夏文化哺育炎黄子孙,文化强国共铸民族之魂,翰墨飘香展现名家风采,联展盛会凝聚四海民心。”他始终坚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岸携手共圆中国梦,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历史责任。

马文章的榜书作品曾获国家和省级书法赛事的各类奖项。还有大量书法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台湾书画院、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内外一些艺术机构、博物馆、政要、社会名流广为收藏和受到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青睐。

闪烁着众多光环和名誉的他选择了甘于澹泊,乐于清贫,既不为名所诱,亦不为利所惑,而是热衷于公益事业。一直把济弱扶贫当作第一位的社会责任。他以一颗博大的爱心和一颗燃烧的赤胆忠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播种下中华慈善之种,他的人生真正是像蜡烛一样,从头燃到底,一直是光明的。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