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摸郑州》,书写关于郑州的记忆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换读



摄影:一灯

拜读张锐先生编著的《抚摸郑州》,饶有兴趣,不舍得放手,释卷后越咂摸越觉是那个味道。在这里,要感谢我的同事张桂玲女士,热心荐读,送书上门。


初读数篇后,将心得说与她听,立谈一个多小时竟恍然不觉。不几日,又捎来张锐先生亲笔签名读本,更加爱惜,干脆家里一本办公室一本,抽空便潜入其中品咂揣摸……



张锐先生与他编著的《抚摸郑州》


虽然出生不在郑州,但对郑州的熟悉竟如故人相对品茗,略知其一也知其二。对郑州的印象打小就有,这要感谢我的父辈了。


父亲兄妹4人,仨弟兄排行老三,大大爷(大伯)十几岁参加革命,淮海战役时已是指导员了,因攻打徐州受伤被送到开封,病愈后地方干部奇缺,便被安置到地方。


50年代省会迁郑,他开始在郑州医院系统工作。另外,还有三爷爷家的大姑,曾和同村同学相恋,被棒打鸳鸯,跑到大大爷家躲避,恰好四厂招工也留在了郑州。


所以,每年我都有机会陪爷爷奶奶或父亲,到郑州走走,逢年过节和寒暑假期,几个郑州的堂兄堂姐和表姐,也要回乡小住一阵儿,便傻傻地象个跟屁虫,粘着他(她)们倾听郑州。


军校及毕业后的十几年,每年返乡我都要独自来郑,看望年迈的大大爷和大姑,也借机和郑州上学工作的同学小聚,对郑州直接抚摸的次数多了起来。后因父亲突然病逝,年仅55岁,母亲难以承受竟一夜白头,我才下决心调回家乡,从2001年开启了我的郑州生活模式。


郑州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所以郑州方言很丰富。《抚摸郑州》用亲切的方言记录郑州,回味郑州,畅想郑州,很有韵味。比如说郑州的丢儿们(弟兄),谁家休儿(媳妇),真得劲儿(开心,舒服),那货(那个人),雅家儿(有出息有地位的人),怼吧(整,干),日他day(口头禅)等等,儿话音重,说出来溜,更显亲切。


一个城市,有如此丰富的语言,更显其博大,写一篇文章用通俗的语言,更显其可贵,一个非专业的文人勤奋耕耘文字,更显其执着。特别是张锐先生身边聚集了一群爱好相同的人,志同道合的人,真是可喜可贺。


我记不清是哪位大家说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什么有那么强的生命力,除了他自己的思想外,他还创造了自己的语言风格。


郑州的市井生活,地标建筑,厂矿企业,人文风物,方言土话等,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把这感触记录下来恐怕不是易事,但瓦尔特们做到了。


瓦尔特们用自己的眼光,用哩言俗语,用不很规范的表达方法,还原一个城市曾经的风貌,非常值得钦佩值得学习的。


我自小喜欢文字,也认识不少搞文字的朋友,平常也很乐意用文字堆砌一些东西。很多身边的朋友出了个人集子,或诗歌或散文或通讯作品,有人也劝我把发表过的未发表的整理一下,我总想着文笔过于稚嫩,用各种借口推掉了。


现在想想,自己错了,把文字看得过于神圣,甚至怕自己的堆砌亵渎了她,不再随意涂鸦,是惰性使然。


字因纪生,文以事成。文章就是为了记述,为了表达,为了渲泄,不管是何种体裁,何种文式,完成了就是成功的。我却因为视其过高,过难,过神圣,放弃掉了写的习惯,确实有些悲哀。


瓦尔特们唤醒了我的笔,让我的懒惰不再有借口。感谢《抚摸郑州》,感谢瓦尔特们!


我想,郑州的生活会让我快乐记述的!我愿意重做文字砌匠,品味郑州,书写郑州!



-END-

作者简介

七月红枫,多年的军旅生活,乖张的文人性格,武夫和书生的复合体,喜饮爱读多思才薄。

作者授权【换读】微信平台首发

转载请清晰保留原创作者【七月红枫】的信息


换 读   |   原 创

我是小安。私微:anny4729
靠着恩典,万物生长、得以丰盛。

不止于换读

接受书评、影评、散文、随笔投稿(暂无稿费)

jiaohuanyuedu@163.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换读原创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喜欢请点赞,转发朋友圈也是赞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