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入画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统筹城乡大发展,美丽乡村入画来。“精、美、特、新”新余美,新余最美看乡村。




来到省级示范镇罗坊镇,“罗坊会议“旧址的红色文化,抱石文化广场的徽派建筑,袁河两岸的生态景观,令你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走进“中国夏布之乡”双林镇,湿地公园天然形成的湿地沼泽,森林公园集山水、园林、生态为一体的植被风景,加上夏布文化的浓浓氛围,让你美不胜收,心旷神怡;还有昌坊村的4A级景区,下保村的农耕文化,湖陂村的葡萄产业,湖头村的绽放荷花……

这是乡村之美,自然加雕琢,浑然为一体。

这些都是我市大力推进“规划管理、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就业社保、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社会管理”七个一体化,不断创新“农村经营、土地使用、金融体制、行政管理、城镇建设、创业政策、农业投入、农村建设“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城乡共建、和谐发展结出的累累硕果。




政府主导绘蓝图
美丽乡村




我市以城乡规划为引领,推进具有新余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全域规划、组团发展”理念,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构建“双核五区”的城乡统筹空间布局。“双核”即为市中心城区和分宜县城,“五区”即为杨桥、双林、钤山、水北、姚圩发展次区域。以沿浙赣铁路城镇发展轴为骨架,连接周边城镇发展次区域中心镇,形成“一轴五点”的空间发展结构。

一幅幅美丽的卷轴,勾勒出新余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蓝图。






富民产业富农民
美丽乡村




我市按照“发展至上,富为民先”总体要求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园区建设扬帆起航,全市兴建了分宜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仙女湖区国家农业科技园、高新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渝水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新余市农机产业园“五大园区”,园区建设进展迅速,产业聚集功能显现。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至2015年底,苗木花卉总面积达14.87万亩,有育苗户300多家,500亩以上育苗大户32家;新余蜜桔、优质早熟梨等特色果业种植面积达25.2万亩,特色果业产销水平居全省前三;高产油茶总面积达18万亩,产业规模基本形成;蔬菜播种面积29万亩,总产48万吨,产值6.8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品种达17个,全部实现产销对接;休闲农业企业达29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增多,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960家,家庭农场736家;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0家,市级龙头企业14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17.8亿元,带动15.5万户农户增收5.1亿元,户均增收3290元。





夯实基础促发展
美丽乡村



道路变宽了,农田成方了,水库加固了,电网改造了,饮水安全了,信息畅通了,这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又一成果。

我市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以县城和中心镇、中心村为节点,大力实施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几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6.5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通过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小(一)型、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共改造农田69万亩,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5.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7万亩。新建集中供水工程612处,解决了46.17万农村居民的安全饮水。

农村公路建设提速,着力打造新余城区与周边市县“一小时经济圈”、贯穿各乡镇“半小时经济圈”的交通网络,全市100%的乡镇通了等级公路,100%的村通了水泥路,开通城际公交线1条,城乡公交线15条。

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现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100%。手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实现市域全覆盖。





和谐发展乡村美
美丽乡村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市域内基本形成了“新余中心城市—分宜县城—重点镇—一般乡镇四级城镇体系。从2009年开始,市、县(区)安排财政资金共2亿元,重点支持罗坊、良山、水北、姚圩、双林、杨桥、湖泽、钤山、水西、河下、欧里11个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共务设施建设,中心镇面貌焕然一新,集镇承载功能明显增强。2014年又启动罗坊、双林两个单列镇建设,共安排公共服务和民生类建设项目10个,投资规模达3.44亿元。2015年推进罗坊、双林、良山、河下4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安排涉及民生和公共服务类项目20个,其中兴建14个,续建6个,总投资21527万元。在项目建设推动下,中心镇尤其是单列镇的集镇功能日趋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在建设中心镇的同时,大力实施“镇村联动、村落连片”新农村建设工程,着力抓好19个中心示范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972.3万元,完成“七改三网”建设,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住整洁村、上卫生厕、用洁净能源、居优美村庄”的目标。





幸福刻在笑脸上
美丽乡村



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优质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率先在全省普及十五年教育工程,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5、2.4和2.5个百分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一乡一站一戏台、一村一室一广场”的目标,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在全省率先推进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全市失地农民和村干部养老保险、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全市32个乡镇均建有农村敬老院,“颐养之家”建设在中心村铺开。

全市农村展现出一幅幅群众安居乐业、笑脸盈盈的幸福画卷。




主编:王翔

责任编辑:谢淘

图文素材:徐洪清、陈标平

投稿邮箱:xymlxc@163.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